无药物首过效应,生物利用度高
药物在腔道熔融吸收,通过血管、淋巴管进入体循环,产生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,不经肠胃,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,免受肝脏、肠胃首过作用破坏,半衰期长;
不损伤人体内脏
通过腔道黏膜吸收入血进去大循环产生作用。经过肠胃、肝肾,减少药物对人体内脏的毒副作用;
口服药物与栓剂体内吸收对比见下图
起效快
靶向给药,腔道黏膜快速吸收,起效时间短,作用时间长;
血药浓度——时间曲线图
国内外专家曾对口服、注射剂、栓剂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,结果:职场给药10分钟起效,吸收后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与口服相当;口服后半小时后开始起效;注射给药,吸收快,但持续时间短。
不污染人体环境
腔道给药,药物残留直接经腔道排出体外,无残留;
适应人群广
对不愿打针、吃药的中老年人、儿童等病人尤其适宜;
使用方便
不需就医,不需繁琐的测算药物的用量和频次,使用简单可自行操作;
人文关怀
腔道给药的作用机理充分体现了现代医疗服务追求的最高境界——无痛、无创、无污染、安全、高效。
经皮给药系统:也称为经皮治疗系统(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,TTS),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,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,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剂型,如软膏、顶级、贴剂等。
“药食同源”指许多食物即药物,他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,古代医学家将重要的“四性”、“五味”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,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“四性”、“五味”。“药食同源”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。
从《皇帝内经太素》“空腹食之为食物,患者食之为药物”,到《淮南子●修务训》称:“神农尝百草之滋味,水泉之甘苦,令民知所避就。当此之时,一日而遇七十毒。”中国千年来,已将食物及医药融为一体,演化出“药食同源”之文化。
药食同源药品的发展趋势:
药以治病为务,食以养生为主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难分彼此。“药食同源,同病异治,异病同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