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色象征自然、和平、公平,绿色也代表清新、安全、平静、舒适、宁静、环保、成长、生机、青春和生命力,有绿色的地方总能带给人希望。
将“绿色”和“用药”连结在一起,寄托着患者和专家对药物使用的美好愿望,落实到具体行动中,绿色用药首先是规范用药、合理用药、安全用药、经济用药、有效用药,其次是对自然、舒适、环保等绿色内涵的进一步追求。
一、绿色用药是安全、有效、经济、合理地使用药物。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。
对患者用药首先要确保安全。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,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。
其次是有效。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,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、延缓疾病进程、缓解临床症状、预防疾病发生、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。
第三是经济。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,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,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。
二、合理用药,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,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,有效安全、经济、适当的防治和治愈疾病。
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的种类,患者的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,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,有效、安全、经济、适当的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。
合理用药应该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:
1、是药物的选择,用药合不合理,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。在选择用药的时候,必须要考虑到是否有用药的必要,再可用可不用的时候就不要用药。如果必须要用,首选疗效最好的药。同时还要权衡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轻重。
2、是制剂的选择,同一个药物同一个剂量,不同的制剂也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。
3、剂量的选择,临床所规定的常用量一般是指成年人的平均剂量,对于药物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,儿童所需的剂量较小,可根据年龄、体重、体表的面积按成人的剂量来折算。老年人用药可按成人的用药量酌情的减量。
另外对于体弱、营养差或者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用药的剂量也应该有相应的减少。
4、给药途径的选择,不同的给药途径,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密切。
剂型的选择、给药的途径要遵循“能不用就不用、能少用就不多用,能外用不口服,能口服不肌注、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”。
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,所以要谨慎用药。
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。
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,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;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,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,严重者可导致休克,甚至危及生命。
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,比口服快,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。
口服是最常用,也是最安全、最方便、最经济的给药方法;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,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。
外用栓剂的特点是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;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; 药物从直肠吸收可避免口服时受肝脏对药物首过作用破坏,还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; 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; 栓剂的作用时间比一般口服片剂长; 对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或儿童,直肠给药比较方便; 对伴有呕吐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用药途径。
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,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,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。
三、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,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。
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、购买和使用的药品。目前,大部分药品都属于处方药,如所有的注射剂、抗菌药物、毒麻药品等。
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、购买和使用。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,药效明确,不良反应较少。非处方药根据其安全性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。
四、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,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、慎用、注意事项、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。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。
药品说明书主要包括警示语、药品名称、适应证、用法用量、禁忌、注意事项、不良反应、药物相互作用和保存条件等,这些与患者用药有关的内容,在用药前都应该认真阅读,对其中不明白的内容应该及时咨询药师或医师。
“禁忌”一般是指禁止使用。说明书中列出的禁止使用该药品的人群、生理状态、疾病状态、伴随的其他治疗、合并用药等提示,均应严格遵守。
“慎用”是指该药品不一定不能使用,而应该在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,患者用药后应注意密切观察,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,及时就医。
五、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,切勿擅自使用,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,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。
处方药只有遵照医嘱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,不可擅自使用、停用或增减剂量,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。
使用抗菌药物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严格按医嘱用药。首先必须按时、按量使用。因为抗菌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浓度才能杀菌、抑菌,不规律的服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,还会给细菌带来喘息和繁殖的机会。
其次一定要按照处方规定的疗程服用。因为抗菌药物完全杀灭或抑制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,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,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,疾病难以治愈。
激素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绿色用药,如使用不当,有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。长期用药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,并在门诊定期复诊。当病情稳定后,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调整剂量,有些病人可改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。
六、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,非处方药长期、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。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。
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,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。药品不良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问题,也不属于医疗事故。
非处方药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,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,但长期、大量使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。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,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很大差别。所以,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,并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。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,都要引起高度重视,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。
七、儿童、老人和有肝脏、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,用药应谨慎,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。
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机体尚未发育成熟,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。因此,儿童用药的选择从品种、剂型和剂量都需考虑不同年龄段人体发育的特点,不能随意参照成人用药。
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,从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;同时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疾病,用药品种多。因此,要针对病情优化治疗方案(包括品种选择和剂量调整),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规避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。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,及时和家人沟通,让家人了解自己的用药情况,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。
有肝、肾疾病的患者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师,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,或向医师、药师咨询,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,适当减少用药剂量,用药期间注意观察,发现问题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师或药师。
妊娠期的妇女服用有些药物后不但对自己有影响,而且还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,因为胎盘屏障并不能阻挡所有的药物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。
原则上,孕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为好,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,如擅自停止治疗,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危害。
哺乳期妇女用药后,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。因此,在用药前一定要征求医生或药师的建议。
在从事驾驶、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前避免使用抗感冒药、抗过敏药和镇静催眠药等药物。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后易出现嗜睡、眩晕、反应迟钝、注意力分散等症状,严重影响工作,危害人身安全。从事上述工作的人员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师。
八、药品存放要科学、妥善,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;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,一旦误服、误用,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。
药品保管不当会导致变质失效,甚至增加毒性,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妥善存放。一般应注意:
空气中易变质的药品应装在干燥密闭容器中保存;
易氧化的药品应密闭在棕色玻璃瓶中置阴凉避光处;
易吸潮的药品应装在密封容器中储于干燥处;易风化的药品应装在封口的容器内置阴凉处;
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储存。
家中的药品要防止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,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。
一旦发生误服或过量服用药物,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,都应携带药品及包装第一时间就医。